六、實施科教興國戰略,強化現代化建設人才支撐
(一)教育是國之大計、黨之大計
中國將堅定實施科教興國戰略,始終把教育擺在優先發展的戰略位置,不斷擴大投入,努力發展全民教育、終身教育,建設學習型社會,努力讓每個孩子享有受教育的機會,努力讓十三億人民享有更好更公平的教育,獲得發展自身、奉獻社會、造福人民的能力。
在聯合國“教育第一”全球倡議行動一周年紀念活動上發表的視頻賀詞(2013年9月25日),《人民日報》2013年9月27日
教育是提高人民綜合素質、促進人的全面發展的重要途徑,是民族振興、社會進步的重要基石,是對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具有決定性意義的事業。
《做黨和人民滿意的好老師》(2014年9月9日),人民出版社單行本,第2頁
教育公平是社會公平的重要基礎,要不斷促進教育發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體人民,以教育公平促進社會公平正義。要加強對基礎教育的支持力度,辦好學前教育,均衡發展九年義務教育,基本普及高中階段教育。要優化教育資源配置,逐步縮小區域、城鄉、校際差距,特別是要加大對革命老區、民族地區、邊遠地區、貧困地區基礎教育的投入力度,保障貧困地區辦學經費,健全家庭困難學生資助體系。要推進教育精準脫貧,重點幫助貧困人口子女接受教育,阻斷貧困代際傳遞,讓每一個孩子都對自己有信心、對未來有希望。
《基礎教育要遵循青少年成長特點和規律》(2016年9月9日),習近平《論黨的青年工作》,中央文獻出版社2022年版,第129-130頁
堅持扎根中國大地辦教育。中國的事情必須按照中國的特點、中國的實際辦。必須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教育發展道路,扎根中國、融通中外,立足時代、面向未來發展具有中國特色、世界水平的現代教育。
《在全國教育大會上的講話》(2018年9月10日)
培養什么人,是教育的首要問題。古人云:“國有賢良之士眾,則國家之治厚;賢良之士寡,則國家之治薄?!睆臍v史和現實的角度看,任何國家、任何社會,其維護政治統治、維系社會穩定的基本途徑無一不是通過教育。我國是中國共產黨領導的社會主義國家,這就決定了我們的教育必須把培養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作為根本任務,培養一代又一代擁護中國共產黨領導和我國社會主義制度、立志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奮斗終身的有用人才。我們的教育絕不能培養社會主義破壞者和掘墓人,絕不能培養出一些“長著中國臉,不是中國心,沒有中國情,缺少中國味”的人!那將是教育的失敗。教育的失敗是一種根本性失敗。我們決不能犯這種歷史性錯誤!這是推進教育現代化、建設教育強國必須把握的大是大非問題,沒有什么可隱晦、可商榷、可含糊的。
《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2018年9月10日),習近平《論黨的青年工作》,中央文獻出版社2022年版,第170-171頁
要努力構建德智體美勞全面培養的教育體系,形成更高水平的人才培養體系。要把立德樹人融入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識教育、社會實踐教育各環節,貫穿基礎教育、職業教育、高等教育各領域,學科體系、教學體系、教材體系、管理體系要圍繞這個目標來設計,教師要圍繞這個目標來教,學生要圍繞這個目標來學。凡是不利于實現這個目標的做法都要堅決改過來。
《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2018年9月10日),習近平《論黨的青年工作》,中央文獻出版社2022年版,第178頁
我們要堅持我國教育現代化的社會主義方向,堅持教育公益性原則,把教育公平作為國家基本教育政策,大力推進教育體制改革創新。要加快建成伴隨每個人一生的教育,讓學習成為每個人的生活習慣和生活方式,實現人人皆學、處處能學、時時可學。要加快建成平等面向每個人的教育,努力使每個人不分性別、不分城鄉、不分地域、不分貧富、不分民族都能接受良好教育。要加快建成適合每個人的教育,努力使不同性格稟賦、不同興趣特長、不同素質潛力的學生都能接受符合自己成長需要的教育。要加快建成更加開放靈活的教育,努力使教育選擇更多樣成長道路更寬廣,使學業提升通道、職業晉升通道、社會上升通道更加暢通。
《堅決破除制約教育事業發展的體制機制障礙》(2018年9月10日),《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三卷,外文出版社2020年版,第348頁
素質教育提出二十多年了,取得了一定進展,但總的看各地區成效不夠平衡。說到底,是立德樹人的要求沒有完全落實到體制機制上,教育的指揮棒在中小學實際上是考試分數和升學率,在高校主要是科研論文,關于德育、素質教育的應有地位和科學評價體系沒有真正確立起來。這是一個必須解決的老大難問題。要堅決克服唯分數、唯升學、唯文憑、唯論文、唯帽子的頑瘴痼疾,從根本上解決教育評價指揮棒問題,扭轉教育功利化傾向。要全面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推進育人方式、辦學模式、管理體制、保障機制改革,建立促進學生身心健康、全面發展的長效機制。
《堅決破除制約教育事業發展的體制機制障礙》(2018年9月10日),《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三卷,外文出版社2020年版,第348-349頁
深化教育體制改革,目的是提高教育質量。要著眼于“教好”,圍繞教師、教材、教法推進改革,探索形式多樣、行之有效的教學方式方法,切實在素質教育上取得真正的突破。要著眼于“學好”,圍繞立德立志、增智健體、成才用才推進改革,促進學前教育普惠發展、義務教育城鄉一體化發展、普通高中多樣化有特色發展、高等教育內涵式發展,提高職業教育質量,打好教育脫貧攻堅戰,提升民族教育、特殊教育、繼續教育水平,為每個人成長成才創造條件。要著眼于“管好”,堅持依法治教、依法辦學、依法治校,完善辦學制度,強化從嚴治校機制,不斷健全教育管理制度體系。
《堅決破除制約教育事業發展的體制機制障礙》(2018年9月10日),《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三卷,外文出版社2020年版,第350頁
提升教育服務經濟社會發展能力。要根據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需要,調整優化高校區域布局、學科結構、專業設置,改進高等教育管理方式,促進高等學??茖W定位、差異化發展,把創新創業教育貫穿人才培養全過程,建立健全學科專業動態調整機制,加快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建設,推進產學研協同創新,積極投身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著重培養創新型、復合型、應用型人才。要高度重視職業教育,大力推進產教融合,健全德技并修、工學結合的育人機制,源源不斷為各行各業培養億萬高素質的產業生力軍,讓職業院校畢業生在職業發展上也有廣闊空間。要出臺靈活有效的優惠政策,厚植企業承擔職業教育責任的文化環境,推動職業院校和行業企業形成命運共同體。
《堅決破除制約教育事業發展的體制機制障礙》(2018年9月10日),《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三卷,外文出版社2020年版,第350-351頁
新時代貫徹黨的教育方針,要堅持馬克思主義指導地位,貫徹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堅持社會主義辦學方向,落實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堅持教育為人民服務、為中國共產黨治國理政服務、為鞏固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服務、為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服務,扎根中國大地辦教育,同生產勞動和社會實踐相結合,加快推進教育現代化、建設教育強國、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努力培養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
《思政課是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關鍵課程》(2019年3月18日),習近平《論黨的青年工作》,中央文獻出版社2022年版,第186頁
教師是教育工作的中堅力量。有高質量的教師,才會有高質量的教育。做好老師,就要執著于教書育人,有熱愛教育的定力、淡泊名利的堅守,就要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實學識、有仁愛之心。廣大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政治要強、情懷要深、思維要新、視野要廣、自律要嚴、人格要正。要把師德師風建設擺在首要位置,引導廣大教師繼承發揚老一輩教育工作者“捧著一顆心來,不帶半根草去”的精神,以赤誠之心、奉獻之心、仁愛之心投身教育事業。要加強中西部欠發達地區教師定向培養和精準培訓,深入實施鄉村教師支持計劃。要在全黨全社會大力弘揚尊師重教的社會風尚,推動形成優秀人才競相從教、廣大教師盡展其才、好老師不斷涌現的良好局面。
在看望參加全國政協十三屆四次會議的醫藥衛生界、教育界委員并參加聯組會時的講話(2021年3月6日),《人民日報》2021年3月7日
要深化教育教學改革,強化學校教育主陣地作用,全面提高學校教學質量,真正把過重的學業負擔和校外培訓負擔減下來,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
在陜西榆林考察時的講話(2021年9月13日、14日),《人民日報》2021年9月16日
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教育是國之大計、黨之大計。培養什么人、怎樣培養人、為誰培養人是教育的根本問題。育人的根本在于立德。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發展教育,加快建設高質量教育體系,發展素質教育,促進教育公平。加快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和城鄉一體化,優化區域教育資源配置,強化學前教育、特殊教育普惠發展,堅持高中階段學校多樣化發展,完善覆蓋全學段學生資助體系。統籌職業教育、高等教育、繼續教育協同創新,推進職普融通、產教融合、科教融匯,優化職業教育類型定位。加強基礎學科、新興學科、交叉學科建設,加快建設中國特色、世界一流的大學和優勢學科。引導規范民辦教育發展。加大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推廣力度。深化教育領域綜合改革,加強教材建設和管理,完善學校管理和教育評價體系,健全學校家庭社會育人機制。加強師德師風建設,培養高素質教師隊伍,弘揚尊師重教社會風尚。推進教育數字化,建設全民終身學習的學習型社會、學習型大國。
《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而團結奮斗》(2022年10月16日),《求是》雜志2022年第21期
(二)完善科技創新體系
必須深化科技體制改革,破除一切制約科技創新的思想障礙和制度藩籬,處理好政府和市場的關系,推動科技和經濟社會發展深度融合,打通從科技強到產業強、經濟強、國家強的通道,以改革釋放創新活力,加快建立健全國家創新體系,讓一切創新源泉充分涌流。
《加快從要素驅動、投資規模驅動發展為主向以創新驅動發展為主的轉變》(2014年6月9日),習近平《論堅持全面深化改革》,中央文獻出版社2018年版,第115頁
在推進科技體制改革的過程中,我們要注意一個問題,就是我國社會主義制度能夠集中力量辦大事是我們成就事業的重要法寶。我國很多重大科技成果都是依靠這個法寶搞出來的,千萬不能丟了!要讓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同時要更好發揮政府作用,加強統籌協調,大力開展協同創新,集中力量辦大事,抓重大、抓尖端、抓基本,形成推進自主創新的強大合力。
《加快從要素驅動、投資規模驅動發展為主向以創新驅動發展為主的轉變》(2014年6月9日),習近平《論堅持全面深化改革》,中央文獻出版社2018年版,第117頁
推進科技創新,必須破除體制機制障礙。現在,科技成果轉化不順不暢問題突出,一個重要癥結是科研成果封閉自我循環比較嚴重,必須面向經濟社會發展主戰場,圍繞產業鏈部署創新鏈,消除科技創新中的“孤島現象”。要注重突破制約產學研用有機結合的體制機制障礙,突出市場在創新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突出企業創新主體地位,推動人財物各種創新要素向企業集聚,使創新成果更快轉化為現實生產力。
《在參加十二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上海代表團審議時的講話》(2015年3月5日)
要以推動科技創新為核心,引領科技體制及其相關體制深刻變革。要加快建立科技咨詢支撐行政決策的科技決策機制,加強科技決策咨詢系統,建設高水平科技智庫。要加快推進重大科技決策制度化,解決好實際存在的部門領導拍腦袋、科技專家看眼色行事等問題。要完善符合科技創新規律的資源配置方式,解決簡單套用行政預算和財務管理方法管理科技資源等問題,優化基礎研究、戰略高技術研究、社會公益類研究的支持方式,力求科技創新活動效率最大化。要著力改革和創新科研經費使用和管理方式,讓經費為人的創造性活動服務,而不能讓人的創造性活動為經費服務。要改革科技評價制度,建立以科技創新質量、貢獻、績效為導向的分類評價體系,正確評價科技創新成果的科學價值、技術價值、經濟價值、社會價值、文化價值。
《建設世界科技強國》(2016年5月30日),習近平《論把握新發展階段、貫徹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中央文獻出版社2021年版,第119-120頁
建設世界科技強國,得有標志性科技成就。要強化戰略導向和目標引導,強化科技創新體系能力,加快構筑支撐高端引領的先發優勢,加強對關系根本和全局的科學問題的研究部署,在關鍵領域、卡脖子的地方下大功夫,集合精銳力量,作出戰略性安排,盡早取得突破,力爭實現我國整體科技水平從跟跑向并行、領跑的戰略性轉變,在重要科技領域成為領跑者,在新興前沿交叉領域成為開拓者,創造更多競爭優勢。
《努力成為世界主要科學中心和創新高地》(2018年5月28日),習近平《論把握新發展階段、貫徹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中央文獻出版社2021年版,第272頁
國際科技合作是大趨勢。我們要更加主動地融入全球創新網絡,在開放合作中提升自身科技創新能力。越是面臨封鎖打壓,越不能搞自我封閉、自我隔絕,而是要實施更加開放包容、互惠共享的國際科技合作戰略。一方面,要堅持把自己的事情辦好,持續提升科技自主創新能力,在一些優勢領域打造“長板”,夯實國際合作基礎。另一方面,要以更加開放的思維和舉措推進國際科技交流合作。
《在科學家座談會上的講話》(2020年9月11日),習近平《論把握新發展階段、貫徹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中央文獻出版社2021年版,第394-395頁
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保護知識產權就是保護創新。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必須更好推進知識產權保護工作。
《全面加強知識產權保護工作,激發創新活力推動構建新發展格局》(2020年11月30日),《求是》雜志2021年第3期
強化國家戰略科技力量,首先要充分發揮國家作為重大科技創新組織者的作用。全球科技競爭日趨激烈,大國科技競爭已上升為國家行為,我們必須加強體系化競爭力量。要堅持戰略性需求導向,確定科技創新方向和重點,著力解決制約國家發展和安全的重大難題。我國科技人員和機構眾多,但長期存在分散、重復、低效等老毛病,要進行優化組合,發揮新型舉國體制優勢。
《在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上的講話》(2020年12月16日)
強化國家戰略科技力量,提升國家創新體系整體效能。世界科技強國競爭,比拼的是國家戰略科技力量。國家實驗室、國家科研機構、高水平研究型大學、科技領軍企業都是國家戰略科技力量的重要組成部分,要自覺履行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的使命擔當。
國家實驗室要按照“四個面向”的要求,緊跟世界科技發展大勢,適應我國發展對科技發展提出的使命任務,多出戰略性、關鍵性重大科技成果,并同國家重點實驗室結合,形成中國特色國家實驗室體系。
國家科研機構要以國家戰略需求為導向,著力解決影響制約國家發展全局和長遠利益的重大科技問題,加快建設原始創新策源地,加快突破關鍵核心技術。
高水平研究型大學要把發展科技第一生產力、培養人才第一資源、增強創新第一動力更好結合起來,發揮基礎研究深厚、學科交叉融合的優勢,成為基礎研究的主力軍和重大科技突破的生力軍。要強化研究型大學建設同國家戰略目標、戰略任務的對接,加強基礎前沿探索和關鍵技術突破,努力構建中國特色、中國風格、中國氣派的學科體系、學術體系、話語體系,為培養更多杰出人才作出貢獻。
科技領軍企業要發揮市場需求、集成創新、組織平臺的優勢,打通從科技強到企業強、產業強、經濟強的通道。要以企業牽頭,整合集聚創新資源,形成跨領域、大協作、高強度的創新基地,開展產業共性關鍵技術研發、科技成果轉化及產業化、科技資源共享服務,推動重點領域項目、基地、人才、資金一體化配置,提升我國產業基礎能力和產業鏈現代化水平。
各地區要立足自身優勢,結合產業發展需求,科學合理布局科技創新。要支持有條件的地方建設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或區域科技創新中心,使之成為世界科學前沿領域和新興產業技術創新、全球科技創新要素的匯聚地。
《努力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2021年5月28日),《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四卷,外文出版社2022年版,第199-200頁
要健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新型舉國體制,充分發揮國家作為重大科技創新組織者的作用,支持周期長、風險大、難度高、前景好的戰略性科學計劃和科學工程,抓系統布局、系統組織、跨界集成,把政府、市場、社會等各方面力量擰成一股繩,形成未來的整體優勢。要推動有效市場和有為政府更好結合,充分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通過市場需求引導創新資源有效配置,形成推進科技創新的強大合力。
《努力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2021年5月28日),《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四卷,外文出版社2022年版,第200頁
科技是發展的利器,也可能成為風險的源頭。要前瞻研判科技發展帶來的規則沖突、社會風險、倫理挑戰,完善相關法律法規、倫理審查規則及監管框架。要深度參與全球科技治理,貢獻中國智慧,塑造科技向善的文化理念,讓科技更好增進人類福祉,讓中國科技為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作出更大貢獻!
《努力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2021年5月28日),《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四卷,外文出版社2022年版,第 201-202頁
完善科技創新體系。堅持創新在我國現代化建設全局中的核心地位。完善黨中央對科技工作統一領導的體制健全新型舉國體制,強化國家戰略科技力量,優化配置創新資源,優化國家科研機構、高水平研究型大學、科技領軍企業定位和布局,形成國家實驗室體系,統籌推進國際科技創新中心、區域科技創新中心建設,加強科技基礎能力建設,強化科技戰略咨詢,提升國家創新體系整體效能。深化科技體制改革,深化科技評價改革,加大多元化科技投入,加強知識產權法治保障,形成支持全面創新的基礎制度。培育創新文化,弘揚科學家精神,涵養優良學風,營造創新氛圍。擴大國際科技交流合作,加強國際化科研環境建設,形成具有全球競爭力的開放創新生態。
《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而團結奮斗》(2022年10月16日),《求是》雜志2022年第21期
要完善黨中央對科技工作統一領導的體制,健全新型舉國體制,強化國家戰略科技力量,優化配置創新資源,使我國在重要科技領域成為全球領跑者,在前沿交叉領域成為開拓者,力爭盡早成為世界主要科學中心和創新高地。要實現科教興國戰略、人才強國戰略、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有效聯動,堅持教育發展、科技創新、人才培養一體推進,形成良性循環;堅持原始創新、集成創新、開放創新一體設計,實現有效貫通;堅持創新鏈、產業鏈、人才鏈一體部署,推動深度融合。
《在二十屆中央政治局第二次集體學習時的講話》(2023年1月31日)
(三)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
改革開放這三十多年,我們更多依靠資源、資本、勞動力等要素投入支撐了經濟快速增長和規模擴張。改革開放發展到今天,這些要素條件發生了很大變化,再要像過去那樣以這些要素投入為主來發展,既沒有當初那樣的條件,也是資源環境難以承受的。我們必須加快從要素驅動發展為主向創新驅動發展轉變,發揮科技創新的支撐引領作用。
《在參加全國政協十二屆一次會議科協、科技界委員聯組討論時的講話》(2013年3月4日)
我想特別強調的是,社會生產力發展和綜合國力提高,最終取決于科技創新。歷史事實表明,經濟大國不等于經濟強國。一個國家長期落后歸根到底是由于技術落后,而不取決于經濟規模大小。歷史上,我國曾長期位居世界經濟大國之列,經濟總量一度占到世界的三分之一左右,但由于技術落后和工業化水平低,近代以來屢屢被經濟總量遠不如我們的國家打敗。為什么會這樣?我們不是輸在經濟規模上,而是輸在科技落后上。由于技術創新和工業制造落后于人,西方列強才得以用堅船利炮轟開我們的國門。中國近代史上落后挨打的根子就是技術落后。這個教訓太深刻了!我們要牢牢記取。
《在參加全國政協十二屆一次會議科協、科技界委員聯組討論時的講話》(2013年3月4日)
面向未來,可以說,新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將是最難掌控但必須面對的不確定性因素之一,抓住了就是機遇,抓不住就是挑戰。新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將重塑全球經濟結構,就像體育比賽換到了一個新場地,如果我們還留在原來的場地,那就跟不上趟了。我們必須增強憂患意識,敏銳把握世界科技創新發展趨勢,緊緊抓住和用好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機遇,不能等待、不能觀望、不能懈怠。
《在十八屆中央政治局第九次集體學習時的講話》(2013年9月30日)
從總體上看,我國科技創新基礎還不牢,自主創新特別是原創力還不強,關鍵領域核心技術受制于人的格局沒有從根本上改變。只有把核心技術掌握在自己手中,才能真正掌握競爭和發展的主動權,才能從根本上保障國家經濟安全、國防安全和其他安全。不能總是用別人的昨天來裝扮自己的明天。不能總是指望依賴他人的科技成果來提高自己的科技水平,更不能做其他國家的技術附庸,永遠跟在別人的后面亦步亦趨。我們沒有別的選擇,非走自主創新道路不可。
《加快從要素驅動、投資規模驅動發展為主向以創新驅動發展為主的轉變》(2014年6月9日),習近平《論堅持全面深化改革》,中央文獻出版社2018年版,第111-112頁
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抓創新就是抓發展,謀創新就是謀未來。
《在參加十二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上海代表團審議時的講話》(2015年3月5日)
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根本在于增強自主創新能力。面對科技創新發展新趨勢,世界主要國家都在尋找科技創新的突破口,搶占未來經濟科技發展的先機。我們不能在這場科技創新的大賽場上落伍,必須迎頭趕上、奮起直追、力爭超越,贏得主動、贏得優勢、贏得未來。我國發展到現在這個階段,不僅從別人那里拿到關鍵核心技術不可能,就是想拿到一般的高技術也是很難的,西方發達國家有一種教會了徒弟、餓死了師傅的心理,所以立足點要放在自主創新上。
《在參加十二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上海代表團審議時的講話》(2015年3月5日)
現在,在技術發展上有兩種觀點值得注意。一種觀點認為,要關起門來,另起爐灶,徹底擺脫對外國技術的依賴,靠自主創新謀發展,否則總跟在別人后面跑,永遠追不上。另一種觀點認為,要開放創新,站在巨人肩膀上發展自己的技術,不然也追不上。這兩種觀點都有一定道理,但也都絕對了一些,沒有辯證看待問題。一方面,核心技術是國之重器,最關鍵最核心的技術要立足自主創新、自立自強。市場換不來核心技術,有錢也買不來核心技術,必須靠自己研發、自己發展。另一方面,我們強調自主創新,不是關起門來搞研發,一定要堅持開放創新,只有跟高手過招才知道差距,不能夜郎自大。
我們不拒絕任何新技術,新技術是人類文明發展的成果,只要有利于提高我國社會生產力水平、有利于改善人民生活,我們都不拒絕。問題是要搞清楚哪些是可以引進但必須安全可控的,哪些是可以引進消化吸收再創新的,哪些是可以同別人合作開發的,哪些是必須依靠自己的力量自主創新的。核心技術的根源問題是基礎研究問題,基礎研究搞不好,應用技術就會成為無源之水、無本之木。
《在網絡安全和信息化工作座談會上的講話》(2016年4月19日),習近平《論黨的宣傳思想工作》,中央文獻出版社2020年版,第199-200頁
實踐反復告訴我們,關鍵核心技術是要不來、買不來、討不來的。只有把關鍵核心技術掌握在自己手中,才能從根本上保障國家經濟安全、國防安全和其他安全。要增強“四個自信”,以關鍵共性技術、前沿引領技術、現代工程技術、顛覆性技術創新為突破口,敢于走前人沒走過的路,努力實現關鍵核心技術自主可控,把創新主動權、發展主動權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
《努力成為世界主要科學中心和創新高地》(2018年5月28日),習近平《論把握新發展階段、貫徹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中央文獻出版社2021年版,第271-272頁
現在,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和民生改善比過去任何時候都更加需要科學技術解決方案,都更加需要增強創新這個第一動力。同時,在激烈的國際競爭面前,在單邊主義、保護主義上升的大背景下,我們必須走出適合國情的創新路子,特別是要把原始創新能力提升擺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努力實現更多“從0到1”的突破。希望廣大科學家和科技工作者肩負起歷史責任,堅持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經濟主戰場、面向國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不斷向科學技術廣度和深度進軍。
《在科學家座談會上的講話》(2020年9月11日),習近平《論把握新發展階段、貫徹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中央文獻出版社2021年版,第390-391頁
基礎研究是科技創新的源頭。我國基礎研究雖然取得顯著進步,但同國際先進水平的差距還是明顯的。我國面臨的很多“卡脖子”技術問題,根子是基礎理論研究跟不上,源頭和底層的東西沒有搞清楚。基礎研究一方面要遵循科學發現自身規律,以探索世界奧秘的好奇心來驅動,鼓勵自由探索和充分的交流辯論;另一方面要通過重大科技問題帶動,在重大應用研究中抽象出理論問題,進而探索科學規律,使基礎研究和應用研究相互促進。要明確我國基礎研究領域方向和發展目標,久久為功,持續不斷堅持下去。要加大基礎研究投入,首先是國家財政要加大投入力度,同時要引導企業和金融機構以適當形式加大支持,鼓勵社會以捐贈和建立基金等方式多渠道投入,擴大資金來源,形成持續穩定投入機制。對開展基礎研究有成效的科研單位和企業,要在財政、金融、稅收等方面給予必要政策支持。要創造有利于基礎研究的良好科研生態,建立健全科學評價體系、激勵機制,鼓勵廣大科研人員解放思想、大膽創新,讓科學家潛心搞研究。要辦好一流學術期刊和各類學術平臺,加強國內國際學術交流。
《在科學家座談會上的講話》(2020年9月11日),習近平《論把握新發展階段、貫徹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中央文獻出版社2021年版,第392-393頁
科技自立自強是國家強盛之基、安全之要。
在湖北武漢考察時的講話(2022年6月28日),《人民日報》2022年6月30日
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基礎性、戰略性支撐。必須堅持科技是第一生產力、人才是第一資源、創新是第一動力,深入實施科教興國戰略、人才強國戰略、創新驅動發展戰略,開辟發展新領域新賽道,不斷塑造發展新動能新優勢。
《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而團結奮斗》(2022年10月16日),《求是》雜志2022年第21期
加快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堅持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經濟主戰場、面向國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加快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以國家戰略需求為導向,集聚力量進行原創性引領性科技攻關,堅決打贏關鍵核心技術攻堅戰。加快實施一批具有戰略性全局性前瞻性的國家重大科技項目,增強自主創新能力。加強基礎研究,突出原創,鼓勵自由探索。提升科技投入效能,深化財政科技經費分配使用機制改革,激發創新活力。加強企業主導的產學研深度融合,強化目標導向,提高科技成果轉化和產業化水平。強化企業科技創新主體地位,發揮科技型骨干企業引領支撐作用,營造有利于科技型中小微企業成長的良好環境,推動創新鏈產業鏈資金鏈人才鏈深度融合。
《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而團結奮斗》(2022年10月16日),《求是》雜志2022年第21期
黨員談感悟
集團黨支部黨員、咨詢事業部總經理助理陳倪雄:通過學習《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專題摘編》P175-189 頁的內容,我深刻認識到這一思想是我們黨在新時代的行動指南。
首先,這一思想為我們黨在新時代的實踐提供了科學理論指導。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們黨在治國理政實踐中,不斷深化對共產黨執政規律、社會主義建設規律、人類社會發展規律的認識,不斷探索符合中國實際、具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現代化道路,形成了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這一思想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最新成果,是黨和人民實踐經驗和集體智慧的結晶,是全黨全國人民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而奮斗的行動指南。
其次,這一思想為我們黨在新時代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提供了強大思想武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改革開放以來黨的全部理論和實踐的主題,是黨和人民歷盡千辛萬苦、付出巨大代價取得的根本成就。
最后,我深刻認識到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也更加堅定了自己對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信仰和對于中國共產黨的信任。作為一名共產黨員和普通公民,我將始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積極投身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實踐,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而努力奮斗。
二十大黨章答題專欄
1.中國共產黨是中國工人階級的先鋒隊,同時是( )的先鋒隊,始終故宮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領導核心,代表中故宮現金生產力的發展要求,代表中國先進文化的前進方向,代表中國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單項選擇題)
A.全體人民
B.中華兒女
C.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
答案:C
2.中國共產黨經過長期實踐,積累了( )、( )、堅持理論創新、堅持獨立自主、堅持中國道路、堅持胸懷天下、堅持開拓創新、( )、堅持統一戰線、堅持自我革命的寶貴歷史經驗,這是黨和人民共同創造的精神財富,必須倍加珍惜、長期堅持,并在實踐中不斷豐富和發展。(多項選擇題)
A.堅持黨的領導
B.堅持人民至上
C.堅持人民民主
D.堅持敢于斗爭
答案:ABD
3.全黨同志要貫徹黨的基本理論、基本路線、 ,為實現 、 、維護世界和平與促進共同發展這三大歷史任務,實現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奮斗。(填空題)
答案:基本方略,推進現代化建設,完成祖國統一
4.敢于斗爭、敢于勝利,是黨和人民不可戰勝的強大精神力量。( )(判斷題)
答案:√。
5.二十大黨章對對黨的百年奮斗的重大成就和歷史經驗是如何闡述的?(問答題)
答:中國共產黨自成立以來,始終把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作為自己的出新使命,歷經百年奮斗,從根本上改變了中國人民的前途命運,開辟了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正確道路,展示了馬克思主義的強大生命力,深刻影響了世界歷史進程,鍛造了走在時代前列的中國共產黨。經過長期實踐,積累了堅持黨的領導、堅持人民至上、堅持理論創新、堅持獨立自主、堅持中國道路、堅持胸懷天下、堅持開拓創新、堅持敢于斗爭、堅持統一戰線、堅持自我革命的寶貴歷史經驗,這是黨和人民 共同創造的精神財富,必須倍加珍惜、長期堅持,并在實踐中不斷豐富和發展。